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大众软件》专题:后下载时代的免费人生

转自3DM http://bbs.3dmgame.com/thread-1206813-1-1.html(发表于《大众软件》2010年4月上)
■本刊记者  冰河 小明斯基

2010年3月4日,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向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提交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简称“视听许可证”)申请仍未得到明确批复,而这一天已经是申请批复的截止日期,这意味着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视听许可证”的希望进一步变得渺茫。

也许“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名称对于广大的互联网用户并不熟悉,但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可以称得上是鼎鼎有名了——VeryCD。作为国内P2P下载网站的重要站点,VeryCD目前在国内有极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官方宣称日均500万人访问。2009年9月,《广电总局关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许可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任何网站和个人未取得许可证,不得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受理补办《许可证》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20日;2010年3月1日起,各级广电管理部门对无证播出的“依法予以处罚,坚决关闭”。此前BTchina等BT下载网站已经集体选择了退出,唯一宣布申请补办“视听许可证”的网站就是VeryCD,因此VeryCD能否获得许可证,是一个关系到P2P影视下载网站在中国是否会消失的问题,也关系到许多网民的互联网生活内容。自从BT影视下载网站因没有视听许可证而被全部关闭之后,采用电驴eMule软件下载的VeryCD几乎是习惯了依赖下载获得免费互联网娱乐资源的网民的最后希望,而3月4日仍未获得许可证的批复,很可能就意味着VeryCD在不远的未来,也将如BT下载站点一般消失在互联网的公众视野。那个“BT(电驴)在手,天下我有”的流行下载时代,就要结束了。

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BTchina的关张,和VeryCD的摇摇欲坠,只能说明资源集中下载这种模式在中国互联网已经走到了尽头,但却不是下载这一互联网应用的终点。没有了BTchina,BT软件依旧可以使用,并且下载到自己想要的一些资源,只是获得下载信息的难度高了一些,更不用说eMule软件本身自带关键字搜索功能,可以完全脱离资源集中站自行搜索下载。“互联网充满了免费的午餐,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将它找到”,尼葛洛庞帝在上个世纪对于互联网的这一论断,至少在资源下载这个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资源集中站这种轻松简便的信息获取方式即将终结,但其他的信息获取方式一定会再次涌现出来。只是目前我们还看不到是怎样的表现形式而已。

我们不会离开下载,这是一定的,从Http、FTP到BT、eMule、纳米盘以及正在崛起的PT,虽然各种形式不断更替,但没有哪一个下载形式离开过我们的视野。问题在于,当我们正在经历形式的变革,面临着后下载时代的到来时,如何从大众流行转化为小众分享,这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对并且正视的问题。众口一词追某个论坛某个字幕组的情景再出现的难度很大,但大多数人为了资源下载而殚精竭虑的状态不会改变,无论现在还是未来。

后下载时代的免费人生,你准备好了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那些网站的消散与转型

到目前为止,VeryCD网站还在默默上线维持运营,作为大众下载时代的最后一个坚守者,VeryCD的未来去向尽管不甚乐观,但还是有一些希望的。根据视听服务许可证申请标明的要求条件显示,VeryCD能满足其中的绝大部分,只有一条尚有争议:“有与其业务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听节目资源”,这个条件在递交申请材料时体现在“节目购买合同、意向书等节目来源证明材料”。按照VeryCD网站上的“著作权声明”,其全部内容都来源于网友提供。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网友上传的内容,如果有权利人提出版权疑问,网站及时删除后就并不算侵权。这条规定在客观上让VeryCD规避了法律上侵权的风险,但负面作用已经显现——因为都是网友上传,没有购买版权,无法提供办理许可证需要的“节目购买合同、意向书等节目来源证明材料”。视听许可证要求的购买版权条件,可以通过一些变通的方法实现,比如购买少量版权,或某些版权机构的免费授权等,但对于大部分均是网友上传的VeryCD而言,其焦点又回到了知识产权及法律界讨论很久的老问题上来。
根据2009年9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广电总局关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许可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地方广电部门的初审意见是在20日之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门作出许可或不许可的日期为40日之内,其中包括专家的评审时间20日,全部加起来为60天。VeryCD提出申请的时间为12月9日,60天之后应该是2月7日,对于有关政府部门网站上3月4日的截止日期说明,本身也许就是一种暗示:“许可证”不是不可以批,但要晚一些,至少超过大众的心理预期。而VeryCD创始人黄一孟也对VeryCD获得视听许可证依然充满信心,他面对外界的质询表示“应该还是在正常的流程之中,希望并不是没有”。考虑到VeryCD所处的敏感环境和时机,可以认为黄一孟的这个表态已经是非常乐观了。


但即使态度乐观,VeryCD依旧做好了转型的准备。在广电总局宣布进行整顿开始之前,VeryCD就开始谋划布局,借助原有论坛的人气向SNS交友网站准备过渡。一个名为“电驴乐园”(http://home.verycd.com/)的页面早已出现在用户的视野中,只是当时注意到这一变化的人并不多,如今看来这却是VeryCD最重要的救命稻草。如果一切顺利,也许VeryCD即使不能拿到“视听许可证”,也依旧能以类似时光网之类的影视评论站点面貌留存在公众的视野中。

谋划转型的并不只有VeryCD网站,如果说VeryCD这样还有希望拿到许可证的网站都早开始谋划后路,那么已经遭遇红牌的BT站点更是迫不及待的寻找继续生存下去的方式。尽管诸多BT网站要么关张,要么取消了BT下载链接,但根据记者的了解,这些网站都在通过不同渠道寻找新的生存和合作模式。某未关闭页面的BT网站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虽然从内容上来说BT网站都涉及到影视娱乐内容分享,因此受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限制,但并不是所有网站都和BTchina网站一样除了关门就无路可走。有部分网站并不是以影视作品为运营主体,其最大的财富是负责翻译和制作的字幕组,而国家的法律法规中并未说明字幕组的存在是不合法的,因此也还是有一线生机。目前网站管理方正在和一些负责正版影视作品引进的正规机构和企业洽谈,寻求合作的途径。如果洽谈成功,不排除现有站点向正版影视作品翻译和发行渠道的转化。另一著名BT影视资源集中站点人人影视论坛上也发出一篇题为《关于人人影视的发展规划与转型》的公告,宣布“以后网站将以翻译字幕及新片讨论为主要发展,彻底放弃视频分享”。说明BT站点剥离内容提供,转向社区服务和信息资源分享的做法,已经是目前此类网站所倾向选择的主要发展方向。

事实上,选择此类模式进行转型并不算是什么很创新的想法,国内最早的几大下载软件提供商和视频播放器软件企业都早已对此作出各种尝试,其中行动最大的是迅雷软件,早在2006年,迅雷就斥资购买了国产电影《魔比斯环》和《夜宴》的网络发行权,用户每次下载需要付出4元钱的费用,这一做法在当时就引起诸多争议,但从长远角度看,这无疑为影视资源下载转型做了一次有力的尝试。随后迅雷连续推出迅雷博客、搜索、论坛、桌面新闻等产品。2008年迅雷又推出了在线播放业务,其产品“迅雷看看”可以做到边下载边观看(这一模式和另一知名影视资源提供商风行软件的模式相同)。目前迅雷的业务由在线广告、数字多媒体发行和社区三部分构成。而迅雷目前在市场上的生存状况,足以说明这一模式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

TOP

当然其他的创新模式也不是没有,例如国内下载站BT之家就表示向影视娱乐平台转型,并已启用全新域名yingkong.net。据悉新站点的服务内容是针对影视圈的艺人和影视摄制组,为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双方可以通过这个完全免费的强大平台帮助演员找到适合的角色,帮助剧组找到适合的演员。当然谁都不指望这里能找到名导演和大明星,不过看看影视拍摄基地和电影片场外蹲守的“北漂”演员,谁又敢断定这里不会走出下一个王宝强呢。


不过即使如此,在采访中所有对影视资源下载领域熟悉的人都对记者表示,包括BT在内的各种下载模式都不会消失,只是过去那种大规模多内容的方式再也不会重现。BT等下载软件的繁荣得益于互联网上近乎无穷尽的免费资源,这种免费资源的兴盛培养了现在市场上强大的用户需求。用户需求一旦形成,想要消灭或者遏止住都是很难的,即使有各种法律法规的限制也是一样。目前的整治只是从传播渠道上进行管制,但并没有涉及到用户需求。在这种强大而日益旺盛的需求下,目前的管制只能让从前毫无节制和规范的资源下载变得收敛和低调一些,并且从大众传播走向小众分享,如同从前的FTP下载在如今的生存模式一样。而在现在的商业开发思维下,谁都不会对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无动于衷,压制只是权益之策,想办法将这种需求纳入商业盈利渠道的正轨才是唯一出路。如迅雷、快车这样涉水互联网内容分销发行的网站只是其中的一种,更多的商业开发模式正在酝酿中,而且一定会大行其道。看看如今异常繁荣的苹果iPhone+AppStore模式,谁能想到当初因为将音乐唱片工业打压的奄奄一息而饱受诟病的互联网音乐下载如今竟然成为业界一致看好的新商业模式呢。同样,互联网影视资源下载一定会兴盛起来,如今的问题在于新兴的介入者如何与原有的既得利益者(影视制作方和发行方)找到合理的利益分成规范。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就如同从前几大唱片公司愤怒声讨互联网音乐下载一样,如今的过程不过是历史的重演。但是当既得利益者意识到时代的改变,已经失去的再也不会回来,而主动开始寻求转变与合作的时候,互联网影视资源下载网站就能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想想看,通过P2P下载,用低成本高效而精准的将内容投放到终端用户手中,这样的诱惑有多少内容提供商能拒绝呢?目前缺少的只是一个好的商业利益分成机制而已。

TOP

下载不死的平民理由

下载是注定不会消失的,但对于内容提供方和终端消费者来说,理由却不一样。对于影视制作企业和发行企业来说,尽管下载切走了他们现有蛋糕上的很大一块,可P2P下载所具有的高效低价和精准的特点,他们不会无视。而且他们也正在努力将其纳入自己所能控制的商业体系中。不过对于终端用户来说,选择下载的理由就完全不同了。本刊记者在常去的几个下载论坛中四处寻访,发现互联网一代对于下载的动机和理由,真的和原先所想象的有很大不同。而他们其中态度最坚决的,堪称“下载原教旨主义者”IPX1138提供给记者如下一份答案。
为什么要下载?
也许有人会说,这还需要理由么?因为下载不要钱啊,是免费的啊。
不错,说起下载,免费似乎是驱动着我们拼命寻找新资源的唯一动力,反正是不要钱,不看白不看。
不过,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下载并不是完全免费的。比如电脑是要花钱的吧?只是大家从没把这笔费用算到下载头上而已,可是当下载成为电脑应用的重要部分之后,就不得不考虑上为此付出的费用了。别的不说,换个大硬盘,或者买个刻录机,再时不时搬几百张空白光盘回来,这其中的花费,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谁都不会无视。
再比如,电脑用电也是要花钱的吧?你计算过每天你窝在电脑前的时间有多久么?就算你看片的时间很短,但下载的时间却很长,连续几周不关电脑不算什么新鲜事吧,你计算过增加的电费要花多少钱么?我算过,这增加的支出足够让我们每个月到电影院看一部电影。当然《阿凡达》是不可能,不过类似《2012》这样的电影还是可以看的。
还有,你为了下载四处寻找新站点,想办法注册,提升积分,不眠不休的等新片放出来,等最后几字节文件下载完……这些不花钱但却花费的精力,你计算过有多少么?这些当然不能用钱来衡量,但是这些心血和精力比钱更珍贵。
那么,你在免费的名义下,却花费了更多,这是为什么?
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自由。也许你并没有想到过,但是实质上你忽略费用,放弃正常的生活,顶着“网瘾”的恶名,追求的其实就是这个。
我相信肯定有人会说,下载个电影电视剧看还能联系到这么崇高的命题么?那当然,任何普通的行为,都出自人本源的心理动机,正如男性要下载日本爱情动作片,而女性则容易沉迷于韩国狗血家庭连续剧一样,是因为心底不同的向往。疯狂下载的心理动机,正是源于我们在现实中被商业体系操纵和控制,从而产生的下意识反抗,对自由的追求。

还不明白?给你举个例子。也许你想看《海上钢琴师》,或者是《活着》,但尽管这两部片子都堪称艺术制作的经典,你却很难在现实的各种影视发行渠道中看到它们。市场上充斥的多是《熊猫大侠》这样的片子。虽然这种片子也是部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可对于不喜闻乐见的人来说,就没别的选择,要么不看,要么捏着鼻子去看,所以我们的影视剧制作总是在一种低素质的环境中循环,当《阿凡达》面对《孔子》的时候,尽管我也挺喜欢去看《孔子》,可是当我知道为此《阿凡达》的2D版不得不提前下线的时候,我就不想去看了。这不是内容的问题,而是自己乐意不乐意的问题。我喜欢看《兄弟连》,可我不得不忍受《闲人马大姐》,连个《士兵突击》都是在地方台口碑起来之后,才不得不上了中央台,面对这种局面,你是愿意去等电视台或者电影院线发慈悲然后舒服地等着看呢?还是愿意自力更生去劳心劳力的找下载?
所以答案就这么简单,我们都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甄别、探讨新的东西,而不是等着那些东西被专家教授赋予各种意义之后,再摆到你的眼前来。所有的电视台,所有的院线都一个内容,没得选,这是逼着我们去选择下载的最基本理由。自由是什么?就是有选择,如果实在没得选,那宁可不选。可是能坚持不选的人有多少?你总要生活,总要娱乐啊。所以我们就到互联网上,背着盗版,背着沉迷的恶名,追求自己本应拥有的一些权利。
所以下载不会死,这和盗版无关,只是和人不肯受控制的天性有关。如果现有的商业体制能略微放宽一些,不要总想着把所有的发行渠道都控制在自己手里,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那么局面原本不应该是这样。

TOP

PT的“法治”下载

BT之后,PT成为下载爱好者如今最踊跃的选择。PT全称Private Tracker,字面意思是私人站点,同样是基于P2P的一种下载方式,不过与传统BT有所不同。作为PT用户,“分享”并不是一种“精神”或者“行为方式”,更多是一种“生存手段”,在PT站中,如果用户分享率过低,便会被删除账号。作为回报——也是PT相比传统BT的优势——几年前的老资源同样能以高速下载,因为总会有人在做种。
当然,不能排除确实有以“分享”为信念的用户,但正如“如果道德有用还要法律干嘛”这句话所揭示的一样,在“人性”问题上没有人可以给出准确答案,而且“分享”精神这种东西到底应该是被传诵的美德还是盗版的战歌,也很难一言以蔽之。总之,不管主动还是被动,在PT站中,是见不到“下完就跑”现象的。
“灰哥”是这个圈子里混迹多年的“老人儿”,目前是国内第一家游戏PT站GameGui.org站长兼国内最有名的高清PT站之一HDChina.org管理员,在他看来:“PT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私人小圈子,这个概念跟公共BT是相对的。讲究人人分享,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网站的根本核心制度就是Ratio,即分享率。这种机制来自国外,为适应国内网络现状,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化和改善。我们的带宽没法跟国外动辄10MB或100MB来比,所以积分制度就是为方便众多‘小水管’(积分可用来换取流量,使分享率不至过低)。乍看上去PT很难混,其实最关键的是用户真心接受这种分享模式,在PT我们提倡做‘有种’的人。”
PT站的机制差不多,邀请注册、分享率、积分、指定下载软件等,对于这种相对BT来说更为严格的规定,“灰哥”告诉记者:“我就是看到并深切体会到这种模式是诠释‘分享’的最佳效果,所以才会利用PT这种模式搭建这个分享平台。国外PT站类型繁多,用户素质和做种条件也的确比较高。说这话没有半点鄙视国内用户,毕竟我们的带宽不如人家,这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且我们也被‘宠惯’了,长期以来都是公共BT大行其道,PT这个东西在国内还是算新兴产物,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或者不能接受,甚至想尽一切办法恶意攻击破坏这种模式的核心制度。其实我们想了很多手段来符合国情,即使是1MB或2MB的ADSL,只要方法得当,利用积分制度,同样可以活得很滋润。但有些用户真的是‘伸手党’,压根就没想着分享这事儿,抱着‘老子得到了还管别人做啥’的态度被系统封掉后还到处骂爹骂娘,对于这种事我们其实也很无奈,毕竟PT的制度就是如此。”
不管舞台选秀还是网站论坛,“人气”是绝对的制胜法宝,但是刚才提过,目前所有PT站都是采取邀请注册方式的,仅在一些节假日如春节开放注册,“灰哥”告诉记者:“以GameGui为例,目前运行了一年多,一共开放了3次注册,每次注册时间都是在1~2天,能吸收1万人左右,但包含很多‘观光’号。邀请注册这点是国内外PT圈的共识,因为这是杜绝不按照规定获得资源的根本方针,比如有人在账号有效期完全不上传,被系统删除后随便注册一个又可以继续下载,这就会成为PT的漏洞,对其他用户也不公平。当然,这种设定也会遏制站点的发展,其实我们内部也一直在探讨,近期我们就打算开放GG的外部论坛。”
目前国内PT站并不多,比较有名的有5~6家,以高清影视和游戏为主,如刚才提到的GameGui、HDC,还有CHD、CCF、思路等,并没有像当年BT那样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灰哥”认为:“主要原因是‘这条路是否可行’还不是很清晰,目前这几家站都在不断摸索更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我们最近也成立了反作弊联盟,就是希望各个PT站能加强合作交流。我想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用户对于下载速度会越发不满足,而PT是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个人相信PT站会逐渐多起来,但也绝对不会取代传统公共BT的模式,只是可以给用户多一个选择。”
盈利是大多网站的根本目标或者说不排斥的东西,PT站也不例外,广告、出售硬件(多为高清PT站)等方式都已出现,但正如很多个人网站面临的问题一样,商业行为和用户之间的矛盾很难解决,且在没有专业团队支持的情况下,也很难有效把内容转为资本,GameGui作为国内第一家游戏为主的PT站,前不久也尝试与某网游厂商合作——站内用户在其某款游戏中达到一定等级,可以换取站内相对应积分,“灰哥”作为GameGui站长,看法是:“盈利先放一边,我目前只希望能收入和支出能平衡,能良好运营并能满足这个站的硬件发展需求就很开心了。跟游戏厂商合作,是一种不得已情况下的尝试。我也很希望网站能保持‘纯洁’,但往往事与愿违。自己毕竟资金有限,家人也一直很反对我做这个。为了网站能活下去,我们也想了一些措施,例如跟上海新亚电玩合作卖游戏机和站内接受挂广告等,但效果都不太好,很杯具。老实说,我不太懂商业运营之道,也诚心希望能有贵人帮助我们发展。目前GameGui正处于一个瓶颈,我想这个其实也是限制每个个人站长最头疼的问题。”
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只要出现恶意攻击,就说明存在利益矛盾,尽管PT站并没有成为主流下载方式,但也已经出现过几次知名站点被攻击的现象,虽不能准确看出PT站是否盈利、盈利大小,但起码说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诸多BT站、字幕组纷纷“消失”后,“内容”问题是远比“资源”“人气”“盈利方式”更为严峻的问题,“灰哥”认为:也许真的某天会‘时光倒流’,重新回到利用最原始最隐蔽的FTP方式,不过这都是无法预测的事,现在就担心有点‘杞人忧天’了。不过PT这种模式因为是个小圈子,开放性不高,自然风险性相对低些。所以我只想做好现在,享受现在,以后的事情以后决定。”
灰哥最后说:“因为本身在这个圈子里混迹多年,总想着能分享什么,从最初参加资源小组到自己组织小组、搞网站都快是一种‘强迫症’了。当时国内用户寻找游戏的大环境不是很好,没有一个很专业的站点,下载速度也不理想,所以就琢磨着建立一个分享平台,由于之前的经验阅历都是影视方面,所以这次试水搞游戏也算是对自己的考验和挑战吧,还好有朋友鼎力协助,献计献策。其实早期的建站规划只是想做XBOX360这块,但最终还是走了PC和TV全平台的路线,现在想起来,当时这个决定是明智的。未来网站打算从单一的游戏全面转战综合类,包含高清影视音乐软件等等你所想要听到看到玩到的内容。”

尾声:注定小众

2009年11月17日,世界最大BT下载网站“海盗湾”(thepiratebay.org),在官方网站上宣布永久关闭Tracker服务器: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再维护Tracker服务器了,它不会再上线了!它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这个听上去悲情的遗言,也同样并不能说明互联网下载的结束,正如他们在遗言中同样提到的,“去中心化的下载模式已经非常成熟了。Tracker模式过时了,我们已经将海盗湾最早的一台服务器送进了博物馆,现在我们认为是时候将这个模式(BT下载)也送进去了。我们有了更好的选择,下载并不会结束”。与之相呼应的是,海盗湾全面启用了新的magnet协议,这能让用户在没有公共Tracker的情况下完成BT下载。技术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即使是如此强大的商业资本,如今也不能逆转其走向。想再如从前一般通过知识产权和传播渠道的控制手段实施垄断是再不可能了。但正如现在全球互联网行业流行的“长尾理论”所描述的,多样化小众化的需求与供给关系越来越显著,驱动着供给双方关系的演变。过去那种肆无忌惮的狂欢式共享业已结束,公众需求正在和商业资本的新一轮博弈中寻找平衡点。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这种变化的开始。
下载并不会结束,我们一定会有更好的选择,因为这是自由。

TOP

附录

BT、eMule和PT的演化史
网络蚂蚁、网际快车、迅雷……这些都是曾经伴随很多人度过漫漫长夜的好伙伴。它们的不同之处不只是在操作界面、作者或者网络环境,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内核——所采用的下载技术。从简单的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到现在的ADSL、小区宽带,网络硬件逐渐改善也催生了适应不同硬件环境的软件。

网络蚂蚁
1998年,网络蚂蚁风行一时是因为它的下载速度,而创造这种速度的是“多线程下载”和“断点续传”。
简单地说,多线程下载技术就是使用多个连接分别下载软件不同部分的下载方式。多线程下载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充分地利用调制解调器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个软件下载过来的目的。可供下载软件的服务器分配给每个连接的数据带宽是一定的,通常要小于调制解调器的数据吞吐能力,因此常常出现宽路跑单车的现象。如果把单线程下载比作采用单车运货,那么多线程下载工具就相当于一个车队。开始下载过程以后,这个车队的每台车装载软件的不同部分,然后同时往回开。由于调制解调器提供的路足够宽,所以这些车能够并排地开回来,这样跑一回就可以将软件全部装回来了。断点续传技术则更为简单,就是信号中断后(掉线或关机等),下次能够从上次的地方接着传送。不支持断点续传的“另存为”则意味着一旦中断,下次下载或上传必须从零开始。

BT、电驴和迅雷
2002年,基于P2P原理的BT和电驴软件都开始出现。比特流(BitTorrent)是一种内容分发协议,它采用高效的软件分发系统和点对点技术共享大体积文件(如一部电影或电视节目),并使每个用户像服务器那样提供上传服务。一般的下载服务器为每一个发出下载请求的用户提供下载服务,而BitTorrent的工作方式与之不同。分配器或文件的持有者将文件发送给其中一名用户,再由这名用户转发给其它用户,用户之间相互转发自己所拥有的文件部分,直到每个用户的下载都全部完成。这种方法可以使下载服务器同时处理多个大体积文件的下载请求,而无须占用大量带宽。
2003年到现在,使用迅雷最主要的感觉就是快。它的快是因为在整合了HTTP和FTP的服务器技术以后,对BT下载也进行了改进,独创了P2SP技术。P2SP(Peer to Server&Peer)是点对服务器和点对点。P2SP除了包含P2P,还多了一个“S”是指服务器。P2SP有效地把原本孤立的服务器和其镜像资源以及P2P资源整合到了一起。在下载的稳定性和下载的速度上,都比传统单一的P2P或P2S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PT
PT(PrivateTracker)下载其实也是BT下载的一种,和BT下载有两个最明显的不同,即私密的小范围下载和进行流量统计。BT下载时,BT客户端首先解析.torrent种子文件得到Tracker地址,然后连接Tracker服务器。Tracker服务器回应下载者的请求,提供其他下载者(包括发布者)的IP。下载者再连接其他下载者,根据.torrent文件,两者分别向对方告知自己已经有的块(数据),然后交换对方没有的数据。此时不需要其他服务器参与,分散了单个线路上的数据流量,因此减轻了服务器负担。Tracker是BT下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记录上下载用户的互连信息。而PT下载和BT下载的区别是PT下载的Tracker是私有的,BT下载的Tracker则是公开的。
PT下载是一种小范围的BT下载,通过禁用DHT,有要求地选择并控制用户数量。这样,在有限的范围内,下载的用户基本都可以达到自己带宽的上限。PT下载还通过论坛制度的约束机制将BT的设计理念现实化,真正让用户做到下载的过程中努力上传。因此,PT下载的速度很快,能够让用户带宽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而且种子时效长。

PT下载的实现方法
有些人会说,PT既然是小范围内的活动,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划分范围最好的方式就是论坛。新会员必须通过前期的会员邀请才可以加入,邀请注册机制有效地控制了下载人数。
其次是通过passkey,登陆论坛后,系统会给该账号用户分配一个固定的passkey,用户下载的种子中,会包含passkey的信息。若没有passkey的认证通过,即便其他用户得到了种子,也不能进行下载。
第三,PT下载软件使用的是可以计算下载上传流量的BT下载软件,例如Azureus、BitTornado、ktorrent、rtorrent、Transmission、uTorrent等。这类软件下载前,首先要检测用户的passkey,通过后再和种子的passkey进行比对,然后才可进行下载。第四,通过流量统计控制。PT下载的约束机制就是流量统计,必须保证一定的上传量才能下载。
如果界定流量,会不会泄露个人信息呢?流量统计实际是通过软件访问Tracker服务器发送自己的passkey和上传下载信息,并通过PT网站的种子跟踪器,最后来判断用户的流量。界定用户流量仅仅是通过uTorrent等软件中的专用PHP程序,所以并不会泄露用户的其它隐私信息。完整的PT下载就是通过passkey+Tracker服务器两种手段实现,两者缺一不可。

TOP

发表于 2010-4-14 08:24:47 |


转载点评:这篇文章提到的灰哥就是GG站长MeGui,也是咱们天津人。




我在3DM的跟帖:


发表于 2010-4-14 08:43 |


PT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我们目前目光所及范围内,有很多建立五年以上而且发展得很好的国外站点。
至于公共BT,继海盗湾、mininova之后,GamesTorrents也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TOP

返回列表